一般来说在AutoCAD中绘制图形的基本步骤如下:
(1)创建图形文件。
(2)设置图形单位与界限。
(3)创建图层,设置图层颜色、g型、线宽等。
(4)调用或绘制图框和标题栏。
(5)选择当前层并绘制图形。
(6)填写标题栏、明细表、技术要求等。
1.1上机操作指导一 功能图绘制
【题目】绘制图1-1所示的套桶洗衣机控制电路图。

图1-1套桶洗衣机控制电路图
(1)创建新的图形文件 选择→【开始】→【程序】→【Autodesk】→【AutoCAD2008中文版】→【AutoCAD2008】进入AutoCAD2008中文版绘图主界面。
(2)设置图形界限 根据图形的大小和1:1作图原则,设置图形界限为297×210横放比较合适。即标准图纸A4。
①设置图形界限
命令:_limits ∥选择→【格式】→【图形界限】菜单命令
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
指定左下角点或[开(ON)/关(OFF)]<0.0000,0.0000>: ∥按【Enter】键
指定右上角点<420.0000,297.0000>:297,210 ∥输入新的图形界限
②显示图形界限 设置了图形界限后,一定要通过显示缩放命令将整个图形范围显示成当前的屏幕大小巫罴蚪莸姆椒ň褪堑セ魉醴殴ぞ呃钢械“全部缩放”按钮

(3) 设置图层 由于本图例线形少,因此不用设置图层,在0层绘制就可以了。
(4) 图形绘制
①绘制边框和标题栏 用绘i矩形






图1-2绘图步骤1
②绘制图形主框架。在整个1纸空间,根据图1-1所示的图形结构,确定出三个点,即图中三个元件H1、M1和M2所在位置点,如图1-3所示。

图1-3绘图步骤2
③绘制其他电i元件,绘制过程中可随时选用平移


图1-3绘图步骤3
④元件之间图线连接。连接图线时,根据元件之间的位置,可对元件进行适当位置调整,如图1-4所示。

图1-4绘图步骤4
⑤用直线





图1-5绘图步骤5
⑥检查图形,调整图形位置,注写文字。利用多行文字,注写图中所有文字,文字高度为10,字体为宋体,1-6所示如图。

图1-6绘图步骤6
1.2上机操作"导二 接线图绘制
【题目】绘制图1-7所示的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气"线图

(1)创建新的图形文件 选择→【开始】→【程序】→【Autodesk】→【AutoCAD2008中文版】→【AutoCAD2008】进入AutoCAD2008中文版绘图主界面。
(2)设置图形界限 根据图形的大小和1:1作图原则,设置图形界限为420×297横放比较合适。标准3号图纸。
①设置图形界限
命令:_limits ∥选择→【格式】→【图形界G】菜单命令
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
指定左下角点或[开(ON)/关(OFF)]<0.0000,0.0000>: ∥按【Enter】键
指定右上角点<420.0000,297.0000>: ∥输入新的图形界限
②显示图形界限 设置了图形界限后,一定要通过显示缩放命令将整个图形范围显示成当前的<幕大小。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单击缩放工具栏中的“全部缩放”按钮

(3) 设置图层 由于本图例线形少,因此不用设置图层,在0层绘制就可以了。
(4) 图形绘制
①绘制边框和标题栏,根据图1-7所示,将整个图形分成三个区域。用绘制矩形






图1-8绘制边框和标题栏并分区域
②绘制上区接线图。绘制过程中,多用复制







图1-9上区左侧绘制步骤
上区右侧绘制步骤如图1-10所示。先绘制e1-10左侧图形,通过复制


图1-10上区右侧绘制步骤
③中区图形绘制。用绘制矩形






图1-11中区图形绘制
④下区图形绘制。用矩形







图1-12下区图形绘制
⑤用移动


图12-13三个图形对接
⑥用直线



图12-14绘制图形之间连接线
⑦用多行文字命令注写图中文字。字体高为宋体字,文字大小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注写文字后完成整个图形绘制。
1.3上机操作指导三 位置接线图绘制
【题目】绘制图1-1所示,I/O位置接线图。

图1-1 I/O位置接线图
绘图步骤
(1)创建新的图形文件 选择→【开始】→【程序】→【Autodesk】→【AutoCAD2008中文版】→【AutoCAD2008】进入AutoCAD2008中文版绘图主界面。
(2)设置图形界限 根据图形的大小和1:1作图原则,设置图形界限为420×297竖放比较合适。标准3号图纸竖放。
①设置图形界限
命令:_limits ∥选择→【格式】→【图形界限】菜单命令
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
指定左下角点或[开(ON)/关(OFF)]<0.0000,0.0000>: ∥按【Enter】键
指定右上角点<420.0000,297.0000>:297,420 ∥输入新的图形界限
②显示图形界限 设置了图形界限后,一定要通过显示缩放命令将整个图形范围显示成当前的屏幕大小。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单击缩放工具栏中的“全部缩放”按钮

(3) 设置图层 由于本图例线形少,因此不用设置图层,在0层绘制就可以了。
(4) 图形绘制
①用矩形







图1-16绘制出边框和标题栏
②根据图1-1所示图形结构的特点,进行图面布置,用矩形



图1-17图面布置 图1-18等分直线
③用分解命令

④用矩形










图1-19绘制出具有相同符号电子元件 图1-20绘制出具有相同符号电子元件
⑤用复制


⑥检查图形,补充其他图线,用多行文字

1.4上机操作指导四 绘制电路工程图
【题目】绘制图1-21所示的典型电路工程图

图1-21典型电路工程图
(1)创建新的图形文件 选择→【开始】→【程序】→【Autodesk】→【AutoCAD2008中文版】→【AutoCAD2008】进入AutoCAD2008中文版绘图主界面。
(2)设置图形界限 根据图形的大小和1:1作图原则,设置图形界限为420×297横放比较合适。标准3号图纸。
①设置图形界限
命令:_limits ∥选择→【格式】→【图形界限】菜单命令
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
指定左下角点或[开(ON)/关(OFF)]<0.0000,0.0000>: ∥按【Enter】p
指定右上角点<420.0000,297.0000>: ∥输入新的图形界限
②显示图形界限 设置了图形界限后,一定要通过显示缩放命令将整个图形范围显示成当前的屏幕大小。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单击缩放工具栏中的“全部缩放”按钮

(3) 设置图层 由于本图例线形少,因此不用设置图层,在0层绘制就可以了。
(4) 图形绘制
①绘制边框和标题栏。用绘制矩形






图1-22绘制边框和标题栏
②用绘制矩形


图1-23电路工程图分成四个区域
③用矩形









图1-24 1区内电路图形的画法
④用矩形








图1-25 2区内电路图形的画法
⑤用矩形





图1-26 3区内电路图形的画法
⑤用直线






图1-27 4区内电路图形的画法
⑥用移动


图1-28四个区图形进行对接
1.5实验5 绘制电气平面图
【题目】建立新的图形文件,根据图1-29注释的尺寸精确绘制电气平面图,并按图中要求标注尺寸。

图1-29建筑平面图
【上机操作】
(1)创建图形文件 从桌面或程序菜单进入AutoCAD2008后,用创建新图形或是样板文件创建一个新的文件。将此文件命名为“轴的零件图”进行保存,选择→【文件】→【另存为】菜单命令,保存到用户自己指定的磁盘位置。
(2)设置图形界限 根据图形的大小和1:1作图原则,设置图形界限为29700×21000横放比较合适。
①设置图形界限
命令:_limits ∥选择→【格式】→【图形界限】菜单命令
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
指定左下角点或[开(ON)/关(OFF)]<0.0000,0.0000>: ∥按【Enter】键
指定右上角点<420.0000,297.0000>:29700,21000 ∥输入新的图形界限
②显示图形界限 设置了图形界限后,一定要通过显示缩放命令将整个图形范围显示成当前的屏幕大小。最简捷的方法就是单击缩放工具栏中的“全部缩放”按钮

(3)创建图层,并设置其颜色、线型、线宽 根据图1-29中的线型要求,在“图层管理器”中设置轴线、墙体线、标注三个线型即可。如图1-30所示

图1-30创建图层
(4)绘制图形
①在轴线层中用构造线



命令: _xline ∥执行

指定点或 [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 h
∥选择“水平”选项,按【Enter】键
指定通过点: ∥在绘图区适当位置单击一点
指定通过点: ∥按【Enter】键结束
命令: XLINE ∥按【Enter】键,再次执行

指定点或 [水平(H)/垂直(V)/角度(A)/二等分(B)/偏移(O)]: v
∥选择“垂直”选项,按【Enter】键
指定通过点: ∥在绘图区适当位置单击一点
指定通过点: ∥按【Enter】键结束
命令: _offset ∥执行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 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100.0000>:6000
∥输入由C轴线偏向B轴线距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退出(E)/放弃(U)]<退出>: ∥选择水平构造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构造下方单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 按【Enter】键结束命令
命令: OFFSET ∥按【Enter】键再次执行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 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6000.0000>:100
∥输入由C轴线偏向B轴线距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B轴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S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B轴线下方单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 按【Enter】键结束命令
命令:OFFSET ∥按【Enter】键再次执行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 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 <100.0000>:3900
∥输入垂直轴线偏移距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垂直构造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垂直构造线右侧单击,完成①→②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退出(E)/放弃(U)]<退出>: ∥选择②轴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退出>:
∥在②右侧单击,完成②→③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按【Enter】键结束命令
命令: _trim ∥执行修剪命令
当前设置:投影=UCS,边=无 ∥系统提示当前的设置
选择b切边... ∥系统提示
选择对象或 <全部选择>: 找到 ∥选择最外面的直线和③轴线为边界
选择对象: ∥按【Enter】键确认
选择对象: ∥选择外面所有对象
②使用直线和圆命令绘制圆圈,并在轴圈上编号,其中轴圈大小为800,结果如图1-31所示。

图1-31轴线的绘制
③设置“墙体”多线样式 选择选择→【格式】→【多线样式】命令,打开“多线样式”对话框,单击



图1-32“多线样式”对话框 图1-33新建“墙体”样式
单击





图1-34“墙体”对话框 图1-35墙体样式预览
④设置“窗户”多线样式 按照设置“墙体”样式的方法设置“窗户”的多线样式,在“图元”栏的列表框中选中第一条直线元素,在“偏移”文本框中输入“185”;选中第二条直线元素,在“偏移”文本框中输入“-185”,在两中间添加三条线,分别为90、0和-90,如图1-36所示。“窗户”样式预览效果如图1-37所示。


图1-36“窗户”样式图元设置 图1-37“窗户”样式预览效果
⑤启用绘制“多线”命令绘制墙体和窗户
命令: _mline ∥选择→【绘图】→【多线】执行多线命令
当前设置: 对正 =上,比例 = 1.00,样式=墙体 t系统提示当前多线设置
指定起点或 [对正(J)/比例(S)/样式(ST)]:j ∥选择“对正”选项
输入对正类型 [上(T)/无(Z)/下(B)]z ∥选择“无”选项
当前设置: 对正 = 无,比例 = 1.00,样式 = 墙3 ∥系统提示设置后的多线样式
指定起点或 [对正(J)/比例(S)/样式(ST)]: ∥捕捉①轴和C轴的交点为起点,“正交”打开,水平输入1350,结束命令。按【Enter】键,重复多线命令。
命令:MLINE ∥执行多线命令
当前设置: 对正 = 无,比例 = 1.00,样式 = 墙体 ∥系统提示当前多线设置
指定起点或 [对正(J)/比例(S)/样式(ST)]:ST ∥转换多线样式
输入多线样式名或 [?]:窗户 ∥输入“窗户”样式名称
当前设置: 对正 = 无,比例 = 1.00,样式 = 窗户 ∥系统提示当前多线设置
指定起点或 [对正(J)/比例(S)/样式(ST)]: ∥单击上一个墙体结束点,输入1200"窗户绘制完成
继续执行多线命令,在“墙体”和“窗户”之间进行切换,就可以轻松的绘制完成墙体和窗户了。
⑥编辑墙体和窗户 在墙体与墙体交接处可以通过多线编辑来进行,也可以将“多线”进行分解,然后利用修剪来进行编辑。绘制结果如e1-38所示。

图1-38绘制完成墙体和窗户图形
⑦根据图中的位置,用矩形






图1-39绘制灯开关箱
补全图中其他部分,对图形进行文本标注,运用多行文字,文字高度为500,如图1-40所示。

图1-40图形文本标注完成图
⑦尺寸标注 设置尺寸标注样式,文字高度为300,箭头为建筑形式,采用连续标注。完成图形绘制,如图1-29所示。
1.6实验6 绘制三维图形
【题目】建立新文件,绘制如图1-41所示的三维图形。

图1-41三维图例
【上机操作】
(1)设置绘图环境,创建新的图形文件 根据视图尺寸,设置图形界限为420×297的绘图区域。选择→【文件】→【另存为】用户指定位置(桌面上),名称为“三维绘图”。
命令:_limits ∥选择→【格式】→【图形界限】菜单命令
重新设置模型空间界限:
指定左下角点或[开(ON)/关(OFF)]<0.0000,0.0000>: ∥按【Enter】键
指定右上角点 <420.0000,297.0000>: ∥系统默认设置,按【Enter】键
命令:_zoom ∥启用全部缩放命令

指定窗口的角点,输入比例因子(nX或nXP),或者
[全部(A)/中心(C)/动态(D)/范围(E)/上一个(P)/比例(S)/窗口(W)/对象(O)]<实时>:
_all正在重生成模型。
命令:<栅格 开> ∥开启栅格命令
(2)设置图层 打开“图层管理器对话框”,如图1-42所示,设置“轮廓线”层,颜色为黑色;设置“标注层”,颜色为蓝色。

图1-42设置图层
(3)绘制立体图
①将设置好的图形环境通过→【视图】→【三维视图】→【东南等轴测】转换到三维空间中来,如图1-43所示。

图1-43三维绘图环境
②绘制底板
命令: _ucs ∥变换坐标系绕

当前 UCS 名称: *世界*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轴(ZA)] <世界>:_y
指定绕 Y 轴的旋转角度 <90>: ∥系统默认,按【Enter】键
命令令: _box ∥执行长方体

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中心(C)]: ∥在绘图区域适当位置单击
指定其他角点或[立方体(C)/长度(L)]:@32,224,128 ∥输入相对坐标值
结果如图1-44所示。



图1-44绘制长方体 图1-45变换坐标画长方体 图1-46差集后效果
当前 UCS 名称: *没有名称* ∥移动坐标原点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轴(ZA)] <世界>: _o
指定新原点 <0,0,0>: ∥单击底板下面中点,如图1-45。
命令:_box ∥启用长方体命令

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中心(C)]: 0,-46,0 ∥输入坐标,按【Enter】键
指定其他角点或 [立方体(C)/长度(L)]: -10,43,128 ∥输入坐标,按【Enter】键
结果如图1-45所示。
命令: _subtract 选择要从中减去的实体或面域.. ∥执行差集

选择&象: 找到 1 个 ∥选大长方体
选择对象: ∥按【Enter】键
选择要减去的实体或面域 . ∥选小的长方体,按【Enter】键
结果如图1-46所示。
③"制后挡板
命令: _cylinder ∥执行圆柱体

指定底面的中心点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椭圆(E)]: -168,0,0
∥输入底面中心坐标
指定底面半径或 [直径(D)]:78 ∥输入底面半径
指定高度或 [两点(2P)/轴端点(A)] <128.0000>: 28 ∥输入圆柱高度
结果如图1-47所示。


图1-47画圆柱 图1-48移坐标画长方体
命令: _ucs ∥移动坐标原点

当前 UCS 名称: *没有名称*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s(ZA)] <世界>: _o
指定新原点 <0,0,0>: ∥选择圆柱后面圆心
命令: _box ∥启用长方体命令

指定第一个角点或 [中心(C)]: 0,-78,0 ∥输入坐标,按【Enter】键
指定其他角点或 [立方体(C)/长度(L)]: 136,78,28 ∥输入坐标,按【Enter】键
结果如图1-48所示。
④绘制中间圆环体
命令: _ucs ∥移动坐标原点

当前 UCS 名称: *没有名称*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轴(ZA)] <世界>: _o
指定新原点 <0,0,0>: ∥选择圆柱前面圆心
命令: _circle ∥执行画圆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选择圆柱前面圆心
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 52 ∥输入大圆半径
命令:CIRCLE ∥按【Enter】键,重复命令
指定圆的圆心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
∥选择圆柱前面圆心
指定圆的半径或 [直径(D)] <52.0000>: 35 ∥输入小圆圆半径,按【Enter】键
命令: _copy ∥执行复制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小圆
选择对象: 找b 1 个,总计 2 个 ∥选择大圆
选择对象: ∥按【Enter】键
当前设置: 复制模式 = 多个
指定基点或 [位移(D)/模式(O)] <位移>: ∥单击圆心
指定第二个点或 <使用第一个点作为位移>:<正交 开> 56 ∥打开正交,向下移动56。
命令: _line ∥执行直线

指定第一点: ∥连接象限点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连接象限点
结果如图1-49所示。


图1-49绘制平面圆 图1-50修剪并面域
命令: _trim ∥执行修剪

当前设置:投影=UCS,边=无
选择剪切边...
选择对象或 <全部选择>: 找到 4 个 ∥选择两边直线
选择要修剪的对象,或按住 Shift 键选择要延伸的对象,或
[栏选(F)/窗交(C)/投影(P)/边(E)/删除(R)/放弃(U)]: ∥选择要修剪的圆
命令: _region ∥执行面域

选择对象: ∥选择两圆弧和四直线
已提取 2 个环。
已创建 2 个面域。 ∥面域创建完成
命令: _subtract ∥执行差集

选择要从中减去的实体或面域...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大环
选择对象: ∥按【Enter】键
选择要减去的实体或面域 ..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小环
结果如图1-50所示。
命令: _extrude ∥执行实体拉伸

当前线框密度: ISOLINES=4
选择要拉伸的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圆环
选择要拉伸的对象: ∥按【Enter】键
指定拉伸的高度或 [方向(D)/路径(P)/倾斜角(T)] <28.0000>: 72
∥输入高度
消隐后结果如图1-51所示。


图1-51消隐后结果 图1-52坐标变换
⑤绘制两侧圆柱孔
命令: _ucs ∥移动坐标原点

当前 UCS 名称: *没有名称*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轴(ZA)] <世界>: _o
指定新原点 <0,0,0>: ∥选择圆环体前面中点
命令: _ucs ∥执行坐标变换

当前 UCS 名称: *没有名称*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轴(ZA)] <世界>: _x
指定绕 X 轴的旋转角度 <90>: ∥e统默认,按【Enter】键
结果如图1-52所示。
命令: _cylinder ∥执行圆柱体

指定底面的中心点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椭圆(E)]: 0,-36,0
∥输入坐标
指定底面半径或 [直径(D)] <23.0000>: 28 ∥输入半径
指定高度或 [两点(2P)/轴端点(A)] <-43.0000>: -77.5 ∥输入高度
令: _cylinder ∥按【Enter】键,重复命令
指定底面的中心点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椭圆(E)]:
∥选择大圆中心
指定底面半径或 [直径(D)] <28.0000>: 17.5 ∥输入半径
指定高度或 [两点(2P)/轴端点(A)] <-77.5000>: ∥输入高度,按【Enter】键
命令: _mirror3d ∥选择→【修改】→【三维操作】→【三维镜像】命令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大圆柱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总计 2 个 ∥选择小圆柱
选择对象: ∥按【Enter】键
指定镜像平面 (三点) 的第一个点或
[对象(O)/最近的(L)/Z 轴(Z)/视图(V)/XY 平面(XY)/YZ 平面(YZ)/ZX 平面(ZX)/三点(3)] <三点>: ∥任选中间面上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点
结果如图1-53所示。


图1-53绘制两侧圆柱 图1-54差集后效果
命令: _subtract ∥执行差集

选择要从中减去的实体或面域...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大圆环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总计 2 个 ∥选择左侧大圆柱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总计 3 个 ∥选择右侧大圆柱
选择对象: ∥按【Enter】键
选择要减去的实体或面域 ..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左侧小圆柱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总计 2 个 ∥选择右侧小圆柱
选择对象: ∥按【Enter】键
结果如图1-54所示。
⑥绘制助板
命令: _ucs ∥移动坐标原点

当前 UCS 名称: *没有名称*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轴(ZA)] <世界>: _o
指定新原点 <0,0,0>: ∥选择圆环体前下圆中点
命令: _ucs ∥执行坐标变换

当前 UCS 名称: *没有名称*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轴(ZA)] <世界>: _x
指定绕 X 轴的旋转角度 <90>: ∥系统默认,按【Enter】键
命令: _solidedit ∥执行复制边

实体编辑自动检查: SOLIDCHECK=1
输入实体编辑选项 [面(F)/边(E)/体(B)/放弃(U)/退出(X)] <退出>: _edge
输入边编辑选项 [复制(C)/着色(L)/放弃(U)/退出(X)] <退出>: _copy
选择边或 [放弃(U)/删除(R)]: ∥选择下半圆
命令: _line ∥执行直线

指定第一点: ∥圆的象限点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正交打开,往上单击点
命令: _offset ∥执行偏移

当前设置: 删除源=否 图层=源 OFFSETGAPTYPE=0 ∥系统默认设置
指定偏移距离或 [通过(T)/删除(E)/图层(L)]:10 ∥输入偏移距离
选择要偏移的对象,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选择直线
指定要偏移的那一侧上的点,或 [退出(E)/多个(M)/放弃(U
∥直线左侧单击,求出圆弧与直线的交点
如图1-55所示。


图1-55绘制助板最左上点 图1-56绘制助板一条斜边
命令: _ucs ∥移动坐标原点

当前 UCS 名称: *没有名称*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轴(ZA)] <世界>: _o
指定新原点 <0,0,0>: ∥选择底板的中点
命令: _line ∥执行直线

指定第一点:10,0,0 ∥输入坐标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捕捉上_所求交点
如图1-56所示。
命令: _ucs ∥移动坐标原点

当前 UCS 名称: *没有名称*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轴(ZA)] <世界>: _o
指定新原点 <0,0,0>: ∥选择圆环体前下圆中点
命令: _ucs ∥执行坐标变换

当前 UCS 名称: *没有名称*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轴(ZA)] <世界>: _x
指定绕 X 轴的旋转角度 <90>: ∥系统默认,按【Enter】键
命令: _line ∥执行直线

指定第一点: ∥单击起点
指定下一点或 [放弃(U)]: ∥利用捕捉和追踪绘制助板侧面
如图1-57所示。



图1-57绘制助板侧面 图1-58拉伸后图形
命令: _region ∥执行面域

选择对象: ∥选择四条边创建s域
命令: _extrude ∥执行实体拉伸

当前线框密度: ISOLINES=4
选择要拉伸的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面域
选择要拉伸的对象: ∥按【Enter】键
指定拉伸的高度或 [方向(D)/路径(P)/倾斜角(T)] <28.0000>:20
∥输入高度
消隐后结果如图1-58所示。
⑦绘制圆角
命令: _fillet ∥执行圆角

当前设置: 模式 = 修剪,半径 = 0.0000
选择第一个对象或 [放弃(U)/多段线(P)/半径(R)/修剪(T)/多个(M)]:R
输入圆角半径: 35 ∥输入圆角半径
选择边或 [链(C)/半径(R)]: ∥选择左侧棱边
选择边或 [链(C)/半径(R)]: ∥选择右侧侧棱边
选择边或 [链(C)/半径(R)]: ∥按【Enter】键
已选定 2 个边用于圆角。
结果如图1-59所示。


图1-59倒圆角 图1-60绘制两侧圆孔
⑧绘制两侧圆孔
命令: _ucs ∥移动坐标原点

当前 UCS 名称: *没有名称*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轴(ZA)] <世界>: _o
指定新原点 <0,0,0>: ∥选择圆角的中心
命令: _ucs ∥执行坐标变换

当前 UCS 名称: *没有名称*
指定 UCS 的原点或 [面(F)/命名(NA)/对象(OB)/上一个(P)/视图(V)/世界(W)/X/Y/Z/Z 轴(ZA)] <世界>: _Y
指定绕 Y 轴的旋转角度 <90>: ∥系统默认,按【Enter】键
命令: _cylinder ∥执行圆柱体

指定底面的中心点或 [三点(3P)/两点(2P)/相切、相切、半径(T)/椭圆(E)]:
∥单击圆角中心
指定底面半径或 [直径(D)] <23.0000>: 17.5 ∥输入半径
指定高度或 [两点(2P)/轴端点(A)] <-43.0000>:32 ∥输入高度,按【Enter】键
命令: _copy ∥执行复制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圆柱
选择对象: ∥按【Enter】键
当前设置: 复制模式 = 多个
指定基点或 [位移(D)/模式(O)] <位移>: ∥单击圆柱中心
指定第二个点或 [退出(E)/放弃(U)] <退出>: ∥右侧圆角中心
命令: _subtract ∥执行差集

选择要从中减去的实体或面域...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底板
选择对象: ∥按【Enter】键
选择要减去的实体或面域 ..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 ∥选择左侧小圆柱
选择对象: 找到 1 个,总s 2 个 ∥选择右侧小圆柱
选择对象: ∥按【Enter】键
结果如图1-60所示。
⑨标注尺寸 在三维图形中标注尺寸和二维图形一样,所不同的是,标注立体图形尺寸时b时进行坐标面的变换。标注前设置“标注样式”,本题中文字大小为10,箭头大小为6,标注完成后见图1-41所示。
【大作业=
一、绘制如图1-61所示典型电路图。

图1-61典型电路图
二、建立新的图形文件,图形区域自定,按图1-62所示尺寸绘制三维图形。

图1-62三维图形